找到相关内容141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、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

    简单说明大、小乘论典有关「菩萨成佛」道位次第的差别:   种姓决定之大乘,发最胜菩提心,于大品资粮道位时,依法流禅定,从(佛的)最胜化身亲闻教授,并将所得教授之义理付诸实践。于观缘空性的修所生慧初生之...引导三界中善根成熟的众生,或直接超越三界,或由人而欲天而色天逐渐向上超脱。无论直接解脱或渐次上达而解脱,无论是在人间行菩萨道,或在天上与他方世界行菩萨道而成佛,最重要的是,要超越一切身心世界的种种束缚,...

    释如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958289.html
  • 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

    弥勒菩萨本与佛陀同时修行,佛陀因为发勇猛精进心,故早于弥勒菩萨成佛。因此,佛陀曾经告诉阿难尊者:“在家精进,衣食丰饶,居业益广,远近称叹;出家精进,行道皆成。欲得具足三十七品,诸禅三昧,道法...rdquo;,是自己明理之道。   从上述六波罗蜜的义蕴看来,菩萨道是为人的,实际上也是为自己。以下兹就六波罗蜜的正反两面、自他两利分述之。   一、论布施波罗蜜的“自他受益&rdquo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4160089.html
  • 杨曾文:戒律和唐代的律宗

    rdquo;(二至七地)、“究竟位”(八地至佛地),从菩萨成佛。   此外,道宣在论证戒体(详后)时还提出三宗的说法。三宗大体与三教相应,但只是它的部分内容。三宗是:(1)实法宗...基本内容   大乘戒律称“菩萨戒”、“菩萨律仪”。大乘在开始时没有自己特有的戒律,仍持小乘戒,但在以后的发展中提出与自己标榜的“自利利他&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0860341.html
  • 五台山的“圣山化”与文殊菩萨道场的确立

    ,后在生地涅槃。(9)有的经典指出文殊菩萨早在过去即已成佛,如《首楞严三昧经》佛告伽叶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“尔时有佛,号龙种上如来”,这位佛尊“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也”。(10)不但是佛,而且教化无数,转法轮成就“七十亿菩萨众,八十亿人成阿罗汉,九万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缘法中”(11)如此广大的度化成就,乃是因无始以来,文殊菩萨成佛前就发下弘愿之故,《大宝积经》中,文殊菩萨白佛言:  我从往昔百千亿那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4160734.html
  • 20世纪中国净土信仰的高扬

    大意》中,大致提出了弥勒净土三方面的优越性:1、弥勒发愿来人间教化,因而与人间发愿往生兜率净土者易于感应。2、兜率净土与人间同在欲界,最易得度。3、弥勒菩萨亦由人修习福德而成正果,故人人皆能成菩萨成佛。...其二,依据《华严经·普贤行愿品》的菩萨行精神,表明了创造人间净土乃成佛开首一步。众生未尽度,人间净土未成,即菩萨也决不成佛。其三,依据佛法根本的业报缘起说,净土本与秽土相对而言,可以转化。秽土为众生恶业...

    邓子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5460878.html
  • 首楞严三修证

    自在慧以破诸魔,这跟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?其实大家看经典时可以这样想:"坚意菩萨问佛陀,有没有一种三昧,能让菩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帮助菩萨成佛?"成佛是什么?成佛就是自觉觉他,...  首楞严三昧,就经典来说,是十地菩萨所证得的三昧。或许很多人会想:既然是十地菩萨才能证得的三昧,那我为什么要学习?这种想法就像认为"相对论"是研究所或博士班的课程,这样没念过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962034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指导,就更要进一步的提升到普贤菩萨的大行--实践上,成佛之道就圆满了。   普贤菩萨,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,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。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,而且纯一妙善,所以称作普贤。在《华严经·入法界品》中,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识,就是普贤菩萨菩萨给他说十种广大的行愿,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,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。十大行愿是普遍而广大的修学原则,是佛法中一切行门的高度概括,是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藕益智旭的净土思想

    一心所摄。无明,乃菩萨成佛之障,须持至照破无明,见本性佛,方为理一心所摄。藕益解释的事一心、理一心不乱,与莲池的说法有异。莲池认维执持名号,念佛无间断为事一心,参念佛是谁而体究无间断,破见思惑,乃理...,法华秘髓,一切诸佛之心椰菩萨万行之司南,皆不出于此矣。”④所以,从信、愿、行、果四个方面,论述藕益的净土思想。  一、信  净土法门,生信很难,根本的原因,在于信愿持名的简易与不可思议的妙果之间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2462765.html
  • 般若与禅观

    ldquo;实体”(佛性)的兴趣。僧叡在罗什门下多年,实际参与了《般若经》的翻译与修订,因而能够比较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般若。他认为“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...中认为“菩萨住首楞严三昧,六波罗蜜世世自知不从他学,举足下足人息出息,念念常有六波罗蜜。”这是认为首楞严这种禅法统摄了大乘六度。   由于罗什传授禅法只是应僧祗等人的要求而为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0863860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思想

    基础,又叫做一切菩萨成佛的通愿。发大乘心,求成佛道,就是菩萨初发心。若要求受菩萨戒,先要忏悔、发愿,然後接受三归,《坛经》就是以此架构来劝人实践它的法门。不过,《坛经》在四弘誓愿之上多加了「自心」和「...烦恼心,虽不住於烦恼心,但仍然有智慧心。因为求见清净的佛性需要智慧,而对众生的救济也需要智慧,所以是「有」而不是「空」。若将这句话连著《金刚经》的前文来看,是说生了清净心的菩萨,庄严了佛的国土,等於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963968.html